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促进全区乡镇产业发展,增强乡镇经济活力,进一步夯实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基础,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现就促进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以打造塞上乡村乐园为目标,以产业强镇强乡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乡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连县接村纽带、产城融合桥梁、乡村产业龙头作用,做好“土特产”文章,建设一批粮油蔬菜供应基地、名优果品生产基地、种养加工转化基地、商贸物流服务基地、周末休闲娱乐基地、乡土特色陶冶基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足特色,板块推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产业链专业化衔接、上下游配套和规模化发展。
——坚持绿色引领,科技赋能。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技术、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产业交互联动,健全绿色生产标准体系,促进乡镇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功能拓展,业态融合。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培育产业融合主体,创新产业融合业态和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多业融合发展。
——坚持产城融合,互动发展。优化乡镇空间布局,明确乡镇功能分区,注重主导产业与城乡建设同步推进,不断完善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三)主要目标。到2027年,乡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业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融合发展载体丰富多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完善。乡镇特色产业规模化优势更加凸显,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到2.5∶1;集中打造自治区产业强镇强乡30个以上、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强乡20个以上,争创全国千强乡镇、特色产业产值十亿元乡镇。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壮大行动。
1.科学布局优势产业。紧扣自治区“七大产业基地”“十条产业链”和“六特”产业发展布局,立足县域优势,建立区域联动产供销合作机制,加快推动形成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乡镇产业发展格局。北部引黄灌区重点发展葡萄酒、枸杞、蔬菜、奶牛、水产养殖等产业,中部干旱带重点发展滩羊、饲草、小杂粮、黄花菜等产业,南部山区重点发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中蜂等产业。依托县域产业园区,支持乡镇科学布局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社会化服务等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县域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强化邻近乡镇在规划、资源、生产、营销等方面协同配合,打造城乡联动、块状发展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数字化、融合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促进传统生产导向型农业向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转型、分散小农型向集体主导型混合经济体转型。[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供销社、林草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2.提高特色种养质效。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结合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优质粮食工程,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稳定提升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位产量。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六特”产业及地方小版块产业蓬勃发展。支持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改造升级老旧蔬菜种植设施、畜禽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着力打造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林草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市、县(区)]
3.延长加工转化链条。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以农产品加工业促一产、推三产,推进原材料在乡镇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在特色农业主产区、优势区乡镇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或精深加工基地,扶持初加工市场主体,壮大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促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推动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重点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厅、供销社、粮食和储备局,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4.推进商贸流通升级。加快乡镇商贸体系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改扩建,优化产品流通设施布局,鼓励供销、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农垦、大型商贸企业改造升级重要流通节点、重要产区中心市场,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仓储保鲜物流中心。支持发展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商贸流通重点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供销社、粮食和储备局,农垦集团、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5.优化服务业质量。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趋势,积极推进服务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乡镇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发展批发零售、特色餐饮、养老托幼、旅游休闲、文化体育、环境卫生、信息中介等生活性服务业。引导各类服务主体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镇,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镇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发展农资供应、节能环保、信息流通、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重点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商务厅、供销社,宁夏邮政管理局、宁夏通信管理局,各市、县(区)]
6.促进文旅产业融合。注重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保护,推进“创意下乡”,以导师帮带、创意设计、文艺演出、写生摄影、手工艺制造、艺展交流、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开展跟着节气游乡村、“云”上美丽乡村等活动,形成镇域、乡域文化名片。实施文化遗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等级民宿、风情小镇、美食街区、休闲农园、康养基地等休闲旅游,建设和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文旅品牌,着力打造环境优美乡镇、特色景观旅游名乡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乡镇和中国美丽休闲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民政厅,各市、县(区)]
7.加快数字电商发展。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加快推进全国“数字供销”示范区建设。鼓励品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乡镇设置服务网点,打造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点、快递物流服务站点、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建设,实现“数字供销”和“数商兴农”有效对接,着力打造智慧农业乡镇、数字供销重点乡镇。[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商务厅、供销社,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二)实施发展模式创新升级行动。
8.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培育产业创新主体,完善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应用,发挥国有农场示范作用,推动优良品种、土壤改良、耐盐碱作物、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节水农业等领域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农科院、农垦集团,各市、县(区)]
9.健全绿色标准体系。推进全程标准生产,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引领示范工程,加强农业废弃物和资源化利用,在重点乡镇建设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站点。开展“绿色农资”升级行动,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管厅、供销社,各市、县(区)]
10.培育提升产业品牌。培育提升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持续扩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六盘山牛肉、灵武长枣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创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打造“供销壹号”等行业品牌,集中推出“宁夏预制菜”品牌。做强“客货邮商融合发展”“电子商务 积分超市”“电子商务 邮快合作”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再创更多有特色的国家服务品牌。[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市场监管厅、供销社,宁夏邮政管理局,林草局,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市、县(区)]
11.促进产业业态融合。创新发展合作经济,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跨界集约配置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资生产销售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业态深度交叉融合,培植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种养融合、果畜结合、稻鱼共生、林下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推进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产销融合模式,促进农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创意农业、产地加工、功能农业、数字农业等,依托特色产业重点乡镇,着力创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三)实施产业能级扩规增效行动。
12.深化镇域产业集聚。加快产业聚集和业态创新,建设以乡镇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融合发展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乡镇和物流节点集中。立足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引导工商资本围绕二三产业,向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打造“原料基地 产地初加工 园区深加工”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1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与合作,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以特色农产品、土地、资金为纽带组建专业化联合体,探索发展公司化专业合作社,支持特色化、示范型家庭农场提质升级,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科研、科普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基地,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组织育种育苗、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流通、服务机构、电商平台、融资机构等经营主体共同发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多主体参与的融合模式,组建一批以土地入股、合股联营、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租赁经营、产品代销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体。培育龙头企业400家以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累计发展到16000家、7000家以上。[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林草局,农垦集团,各市、县(区)]
14.构筑乡镇产业平台。拓宽主导产业发展空间,打造一批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网络载体、特色产业集聚园、绿色发展示范园等多要素集聚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平台,催生一批名企、名品、名家,发展一批小众类、中高端、精致化的特色产业发展载体,推动形成亿元乡镇产业融合集群。进一步扩大“乡味宁夏”影响力,发挥直播平台作用,线上线下融合多渠道拓展国内外市场。[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行动。
15.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要求,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农业“三个百万亩”工程,持续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盐碱地治理。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抗旱备用水源工程,支持抗旱调蓄水库建设,提升农业供水保障能力。落实“四水四定”要求,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加快北部现代节水农业、中部旱作节水农业、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水利厅、乡村振兴局,各市、县(区)]
16.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加快乡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提升,统筹推进农村四好公路、乡镇供水保障、农村电网改造、冬季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和统筹配置,填平补齐乡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会服务等短板,加快乡镇中小学、幼儿园、卫生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镇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百兆乡村”工程,逐步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向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延伸。统筹推进国有农场与所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政厅、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卫生健康委,宁夏通信管理局、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农垦集团,各市、县(区)]
17.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集污管网建设,鼓励联户联村、村镇一体处理。引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完善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加大乡镇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整治力度。因地制宜选取适用技术模式,加快卫生厕所改造,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建设成果。实施以乡镇为主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乡镇生态改善和绿化美化,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水系连通、公共绿地和小微公园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财政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五)实施产镇融合发展示范行动。
18.促进产镇深度融合。围绕城乡产业衔接互补,全景式推进县区、乡镇、村融合发展,形成层级分工明确、环节紧密相扣、功能有机衔接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为突破口,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能力。以乡镇为主体,支持实施农产品初加工和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和生产基地。村级抓好原材料生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工农互促、城乡互补,提高有效投资精准度、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要素交换畅通度。[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区)]
19.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坚持生产生活兼顾,完善乡镇空间形态,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合理确定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生态用地比例。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抓好交通连接、供水、通信、地下管线、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落实,建设生产要素、产品、服务集合创新、集中供应、集聚流通的乡镇工农综合体,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和集聚带动功能,增强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保障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各市、县(区)]
20.加大返乡创业扶持。培育创新创业动能,制定实施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双创示范园区和实训孵化基地,加大对乡土人才、能工巧匠、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等本土能人培训力度,培育一批“小巨人”乡镇企业。吸引有资金积累、有技术专长、有市场信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工商业主等运用现代管理和经营理念入乡创业,培育壮大“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村管家”矩阵,扩大创新创业带动力量。[责任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退役军人厅,各市、县(区)]
21.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以产业防返贫、以产业助致富力度,推动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通过订单生产、托养托管、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联结,把脱贫群众、监测对象嵌入产业链,增加经营性收入。支持以乡镇为主体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扩大就地就近用工数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支持农户以资金、土地、房屋、自有设备等资产入股经营主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开展消费帮扶行动,推动脱贫地区乡镇积极参与“宁品出塞、闽品西行”、“六特”产品进央企等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力保脱贫群众增收致富。[责任单位: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落实5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制,强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压实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制定推进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建立主要领导带头抓、县级班子包乡抓、党员干部蹲点抓、技术人员一线抓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工作落实的合力。坚持一季一调度、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核,推行评先评优和奖励激励制度。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开展抓试点、立标杆、树典型活动,及时总结宣传典型案例和创新模式,为集中精力抓落实营造良好氛围。
(二)强化人才支撑。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快引进和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乡村建设、农业科技等领域人才。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人才智力支持,落实农业系统“凡晋必下”制度,支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培训指导、专家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乡镇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门要鼓励农技推广人员领办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支持其享受相应成果收益。
(三)强化要素保障。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要素供给力度,支持乡镇产业发展。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用地保障,优化用地审批,支持各县(市、区)有序开展乡镇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镇产业发展。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建立支持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和年度建设项目清单,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对乡镇产业项目的指导支持。财政部门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更多政府投资基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入用于乡镇产业发展。教育、科技、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商务、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有关部门要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支持产业强镇强乡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局、宁夏银保监局、人行银川中心支行要协调金融系统创新金融服务,围绕乡镇优势产业强化银企对接,创新推出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四)强化工作落实。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会同发展改革委、统计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单位)制定自治区促进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年度考核和认定工作,考核结果纳入年度效能目标考核范围,对当年认定的自治区产业强镇强乡予以通报表扬。将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年度督查重点,建立每半年督导通报工作机制,跟踪督导重点建设任务落实。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系统构建覆盖五级五市的区域经济格局”专题研讨班,将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课程体系,全面培训提高市、县(区)和乡镇领导班子乡村振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