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尊龙体育官网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表时间:2023-05-23 10:28:38 来源: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阅读量:
【字体: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发展质量,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全面提升县域、城区发展质量效益和全力打造强县区、强乡镇、强产业村“两提三强”为主要目标,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撑,以产城融合为抓手,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进一步激发县域、城区发展活力和社会创新力,形成山区、川区、干旱区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的县达到1个以上、城区达到1个以上,500亿元—1000亿元的城区达到2个以上,300亿元—500亿元的县达到3个以上、城区达到2个以上,200亿元—300亿元的县达到5个以上、城区达到2个以上,100亿元—200亿元的县达到4个以上。地方财政实力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绿色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优势产业引领计划。

1.头雁品牌领航行动。分类推进经济基础好的县(市、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灵武市在全国百强县中争先进位,支持兴庆区争创全国百强区。支持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青铜峡市、盐池县、中宁县争创西部百强县。推动沙坡头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国家“东数西算”基地,中宁县建设国家级枸杞市场,盐池县建设风光煤油气协同发展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和全国高端羊肉生产加工基地,利通区、灵武市建设以奶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区)]

2.特色产业壮大行动。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建设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特色产业县(市、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产值2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强县(市、区)7个、数字信息产业强县(市、区)3个、现代化工产业强县(市、区)5个、现代金融产业强县(市、区)2个。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轻工纺织产业强县(市、区)6个、葡萄酒产业强县(市、区)3个、肉牛产业强县(市、区)3个、文化旅游产业强县(市、区)5个、现代物流产业强县(市、区)4个。推动山区县(市、区)建设露地冷凉蔬菜产业和马铃薯集群,川区县(市、区)建设供港蔬菜、番茄产业集群,干旱区县(市、区)建设西甜瓜产业集群。[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各市、县(区)]

3.功能优势培育行动。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区域化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功能县。支持工业基础较好县(市、区)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联动发展,推进“六新”产业成群成链。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区)强化产业平台支撑,侧重农业空间规模质量和农产品保障能力提升,促进“六特”产业现代化发展。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区)重点培育文旅、大健康、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侧重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创新拓宽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和实现路径,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主城区持续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吸引生产要素集聚,推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与城市互融互促,引领经济聚合集约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4.创新驱动赋能行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支持银川建设“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创建国家资源富集地区创新试验区,建设银川现代服务业创新区、石嘴山智能制造创新区、吴忠智慧农业创新区、固原绿色产业创新区、中卫数字经济创新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700家、科技创新平台超过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800家。[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二)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

5.做特做强优势产业。围绕建设“七大产业基地”、打造“十条产业链”,实施实体经济、新型工业和制造业强区联动计划,推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夯实县域和城区经济根基。高起点谋划编制县域特色优势工业产业链全景图,明确发展目标、产业方向和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县域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6.培育壮大集群产业。围绕“六新”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引导关联产业及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瞪羚”企业。不断壮大市场微观主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增量优化、存量挖潜,培育形成千亿级新型材料、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纺织、有色等产业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县(区)]

7.优化布局园区产业。优化开发区产业结构,按功能定位承接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园区创新发展“四大工程”,实现企业集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和循环化改造,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性服务配套。支持小微企业园建设,引导头部企业牵引强链延链补链项目落地,促进专业化集聚。推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飞地”“共管”“托管”建设,支持国家级开发区管理团队托管联办县域园区。支持内生动力足、集约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开发区扩区升级。制定跨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收益、重点统计指标分成管理办法,推动园区跨区域合作。[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8.加力孵化创新主体。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加大创新要素供给。支持企业牵头与区内外高校、科研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研发机构和中试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园区、企业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开拓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开展智能化改造,研发新产品,开拓新赛道。[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县(区)]

(三)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

9.发展现代农业。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现代高效农业倍增行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六特”产业集群发展。以农业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以县为单位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科技园区等。[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粮食和储备局,各市、县(区)]

10.提升乡村产业。做优做精特色优势农产品,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导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引导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到乡村布局,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深度挖掘和活化乡村地域文化、优秀民宿与非遗文化。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共育经营主体、共建发展项目、共办服务平台、共享资源优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推动产业就业帮扶,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供销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林草局,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11.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县域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支撑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加大外引内培力度,引进和培育领军型和骨干型“链主”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社会化服务龙头企业,支持合作社等新型经营组织发展壮大。发挥国有农场带动作用,打造葡萄酒、牛奶、种业、文化旅游、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引领者。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攻克选育一批农业产业地方特色突破性新品种。[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农垦集团,各市、县(区)]

12.打造优质品牌。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富农、品牌强农,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促进品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品牌培育提升行动,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讲好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故事,树立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宁夏枸杞、中宁枸杞、宁夏牛奶、六盘山牛肉、盐池滩羊、宁夏菜心等区域公用品牌标杆,打好特色牌、绿色牌、富硒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责任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厅、供销社,各市、县(区)]

(四)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

13.推动城区服务业提质。完善城区商贸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冷链物流基地和冷链集配中心,加快建设银川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兴庆区新华商圈、金凤区正源北街商圈、西夏区夜经济商圈等中高端消费商圈,建设特色市场、专业市场。提升新兴服务业,培育金融楼、商务楼、信息产业楼和总部基地,发展科技、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培育银川阅彩城中街不夜城、石嘴山煤城记忆汉唐九街、吴忠万达金街、隆德老巷子、中卫大漠味集向阳街等特色商业示范街区,建设旅游休闲街区、康养度假区等集聚区和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14.加快县域服务业提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造提升百货商场、大型卖场、特色商业街区、乡镇商贸中心、交易市场、文化中心,发展商贸集散、民俗文化、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特色品牌,支持每个县(区)打造1条—2条核心品牌街区,推动乡镇商贸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实现全覆盖。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域化,持续开展“数商兴农”行动。[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科协,供销社,宁夏邮政管理局,各市、县(区)]

15.促进服务业融合增效。实施“服务业 制造业”融合发展行动,依托开发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服务业 农业”融合发展行动,拓展体验式购物、农产品定制化服务、住宿餐饮、沉浸式休闲娱乐等多业态服务功能。实施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加快传统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内涵,促进消费品追溯体系和企业信用体系融合,优化商贸服务和消费环境。[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监管厅、供销社,各市、县(区)]

(五)实施绿色生态增量计划。

16.构建生态保护大格局。完善“1 3 6 n”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提升环境治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协同推进黄河生态岸线和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一河三山”生态空间格局。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支持开展森林碳汇交易试点。总结大武口区、泾源县、隆德县、西夏区镇北堡镇等创建经验,再争创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草局、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区)]

17.促进生态产业大发展。优化“三区”生态产业布局,推进城市化地区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农产品主产区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生态功能区生态产业化发展。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推行“光伏 ”综合利用模式,支持创建氢能应用示范试点。挖掘县域生态经济价值,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责任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林草局,各市、县(区)]

18.抓好生态环境大保护。以“一河三山”保护修复为重点,实施黄河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公益林保护管理、天然林保护修复、荒漠化综合治理等,争创贺兰山、六盘山国家公园,建设西华山、香山寺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责任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财政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区)]

(六)实施城市品牌振兴计划。

19.提升县城承载能力。畅通县城内外连接通道,加强城区对外交通网络连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筑物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等一体改造与延续。建设智慧城市,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增强城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优质教育、优质医疗和“一老一小”服务。健全防洪减灾体系,提高城区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民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卫生健康委、应急厅,各市、县(区)]

20.促进城区产业升级。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重、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并举,拓展市场、整合资源、创新业态,优先发展特色服务业。依托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和骨干企业,突出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集聚区。发挥城市资金、技术、产业优势与乡村资源、人力优势,推进城乡产业互动互融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各市、县(区)]

21.推动城区创新发展。创新发展理念,深度开发信息、技术、智力、文化、区位等要素资源,创新财税、金融、基础设施、行政管理服务模式,营造包容开放的发展氛围和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人口集聚,丰富主城区商务服务功能。创新发展载体,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加快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社区等建设,打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和应用示范区。[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七)实施文旅融合重塑计划。

22.构建全域旅游产业带。围绕打造“宁夏二十一景”升级版,构建全域打造、全产融合、全景展示、全民参与的文化旅游新格局。推进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推出红色游、体验游、休闲游、寻古游等精品线路。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化 旅游 葡萄酒产业”示范带,打造贺兰山东麓“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统筹田园、河岸、山麓、星空等塞上江南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体育局,各市、县(区)]

23.发展县域全域旅游。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景区断头路、瓶颈路,增强游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等功能,打造集精品民宿、特色餐饮、游乐设施、文创体验、剧目展演等为一体的服务设施,营造舒心、暖心、安心旅游环境。强化县域文旅产业融合,探索市域、县域旅游景区“一票通”,打造最美旅游目的地和户外体验大本营。支持县域积极融入全域旅游产业带,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和重点村、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24.提升城区文旅产业。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县域城乡建设,提升城区文化服务中心等主阵地能级。培育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商圈,促进公园向主题化、民俗向体验化、娱乐向演艺化、展馆向特色化方向发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化改革,吸引社会资本研发创意产品、打造精品剧目。开发城区文旅产业,培育主业突出的文化企业,完善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旅游休闲街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

25.打造“乡约宁夏”品牌。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叫响“乡约宁夏”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旅游 农业”,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葡萄酒、沙漠、枸杞、滩羊名镇名村和观星营地。通过“旅游 农村”,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和乡俗风情,打造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通过“旅游 农民”,引导农民既“种田”又“种风景”,着力丰富民俗体验,发展民宿经济,提升农家乐水平。[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农业农村厅、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各市、县(区)]

三、政策创新

(一)深化放权赋能。赋予县(市、区)更多资源整合使用权,在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合理放权赋能。除法律法规规定、中央及自治区明确由地级市审批事项或申报的重大项目外,原需市级审核、报自治区部门审批管理的事项,原则上由县(市、区)直接报送自治区相关部门。强化财政金融手段联动,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培育和开发区建设。积极有序通过多种方式赋予城区经济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形成责权利相协调、管事与管人相衔接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提高县(市、区)自有财力和自主分配权。完善财政支农稳定保障机制,逐年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责任单位: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地方金融监管局]

(二)加大金融扶持。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落实担保业务风险分担责任和担保费补贴政策,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更好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等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支持构建覆盖全区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证券服务市县行”活动,对具备基础条件的农业企业上市开展辅导培育。促进宁夏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支持涉农企业发展,为企业和投资人办理股权集中登记托管、人员培训、财务顾问、受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服务。扩大农业产业保险覆盖面,探索建立“政策性 商业性”保险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试点。积极申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中央奖补资金推动县域普惠金融服务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宁夏银保监局]

(三)促进用地提效。以真实有效的项目作为配置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依据,支持县域重大项目和有效投资落地。对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由自治区统筹配置。统筹增量和存量,推动县(市、区)加大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处置。优化县(市、区)产业用地审批和供应机制,推广“标准地”出让和“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方式。各地要统筹产业布局和土地资源,支持城区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建立城区项目有序进入市、县开发区共享机制。支持在市、县现有的土地交易机构搭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交易平台,促进土地资源盘活利用。支持利用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责任单位: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

(四)加强人才支撑。精准引进培育人才,依托事业编制周转池优先保障县(市、区)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依托园区、企业建设高质量柔性引才基地,实施“人才归乡计划”,支持大中专毕业生、乡村能人、科技人员和工商业主等返乡创业。支持县(市、区)发展职业教育,培育中高端技能人才,促进就地就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开展“带土移植”,一体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开展组团式科技服务。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适当放宽学历、论文和科研能力要求,引导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对取得高、中级职称人员给予一次性奖补,鼓励县(市、区)或用人单位对取得初级职称人员给予一定奖补。[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

(五)创新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赋予试点县(市、区)更多改革自主权。加大数字化赋能力度,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免申即享”“一码办事”、政务服务地图等创新应用模式。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探索实施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实行工程建设项目规范化定制审批,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报装便利度,持续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打造吸引投资的“强大磁场”。深入推进“互联网 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和信用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责任单位: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司法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市场监管厅]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自治区统筹、区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半年一调度一分析、一年一观摩一结账,督促各县(市、区)比学赶超、竞相发展。各地级市要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统筹支持力度。各县(市、区)要细化工作落实举措,制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做到发展有目标、行动有方案、实施有支撑、落实有举措、效果有评价,确保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强化安全发展。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各县(市、区)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制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要切实保障金融安全,全面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防国有平台公司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防范化解中小银行、房地产等风险,持续推动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

(三)强化评价激励。实施县域和城区分类考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优秀的县(市、区)给予奖励,激励争先进位、争创品牌、争当头雁,奖励资金重点用于强乡镇、强产业村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会同统计局等部门,对标全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绩效评价办法,建立县(市、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组织开展评价、总结通报。自治区政府研究室要探索建立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方年度评价机制,为自治区调度分析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强化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坚决落实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大力倡导“严细深实勤俭廉 快”和“五个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攻坚意识,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将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纳入自治区年度督查重点,及时跟踪督导重点任务推进情况。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明确配套政策和年度重点工作,加大对县(市、区)的指导支持。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要开设“系统构建覆盖五级五市的区域经济格局”专题研讨班,将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课程体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要加强日常工作协调,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告。


政策解读:《我区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

一图读懂:《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图解

视频看点:《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视频解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