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2月3日在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下,全区回汉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届政府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去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促工业快速回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消费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扭转了一季度增速回落的局面,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连续8年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6.1%、17.3%和9%。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0.2亿元,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3亿元,增长28.6%,连续3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实现利润增长9.5%,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0.9,同比提高11.4点。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4.04吨标准煤,下降2.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之内,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削减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增长14.1%,增幅是历年来最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9,稳定在较低水平。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去年,农业生产遇到了中部干旱带持续干旱、局部地区严重洪涝和动物疫情多发频发的严峻考验,我们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支农力度,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提高了粮食直补标准,增加了柴油价格补贴,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4.2个百分点,其中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达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基本实现“一卡通”发放,走在全国前列。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实施“581”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9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1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枸杞、马铃薯、牛羊肉、乳品、硒砂瓜、葡萄、水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农村非农产业份额、劳动力非农就业份额、农民非农收入份额进一步扩大。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全年输出劳务77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2760元,增长10%,增幅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坚持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重点,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了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了“村企互动共建”活动,自治区为农民办的12件实事基本落实。实施了农村公共事业“六大工程”,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宽带、行政村通公路、户户通电。新建户用沼气池3万个,推广太阳能灶1.5万台,解决了2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新建“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81个,完成危窑危房改造8270户。
(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多方筹措资金,优化投资结构,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生态、能源、化工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或进展顺利,夯实了长远发展的基础。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5.3亿元,增长15.8%。太中银铁路开工建设。中宁至孟家湾高速公路中宁至中卫段建成通车,固原至沿川子、银川绕城西北段、盐池至中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08公里。银川河东机场改扩建工程抓紧进行,航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扶贫扬黄灌溉一期骨干工程全部建成,桃山引水和东山坡引水一期工程建成通水,开工建设太阳山供水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实施。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示范区和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全面启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进度加快,煤炭、电力和煤化工项目进展顺利。宁东供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马莲台电厂2号机组、灵州矸石电厂2号机组并网发电,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灵武电厂一期工程顺利推进,羊场湾煤矿投产,枣泉、梅花井等煤矿和煤制甲醇、煤基二甲醚项目加紧建设。全区新增煤炭生产能力500万吨,新增电力装机150万千瓦,石嘴山电厂技改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英力特2×15万热电联产机组投入运行。长山头、红寺堡风电厂和第3套大化肥项目开工建设,中冶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进展顺利。自治区50大庆重点项目“四馆两中心”主体结构封顶。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旅游业快速增长,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区城市化率达43%。
(四)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着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失时机地推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举措。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17户企业完成了改制和新公司设立,宁煤集团和神华集团、美利纸业和中冶科工、商业集团和中国盐业总公司、奔牛公司和天地科技集团实现了强强联合。10户上市公司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9户企业政策性破产获得国家批准。94所企业学校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健全完善了区管企业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了企业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开展了区管企业清产核资及下属公司清理整合工作,提高了国有资产运行质量。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对乡镇债务进行了全面审计。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老人、老粮、老账”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区县以上党政群机关编制实名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清理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银川市商业银行与区内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进展顺利,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得到加强。我区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及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交通银行筹备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保险业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财政、投资、价格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启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全面实施,启动了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成品油综合配套改革平稳运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生产快速增长、效益稳步提高、就业显著增加的良好态势。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8%,其中,出口9.4亿美元,增长37.2%。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和羊绒制品出口增幅较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势头良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进一步扩大。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功能不断增强。自治区航空口岸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成功举办了“2006宁夏(香港)经贸文化旅游活动周”、“首届中国宁夏国际羊绒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加强了与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及闽宁、鲁宁和兄弟省市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7亿元。
(五)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新型宁夏建设全面启动。科技投入显著增长,自治区财政安排科技支出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实施了15个重大科技专项和技术创新引导、创新基地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3大工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增加到16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科技中介机构200多家。专利申请量671件。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宁夏模式”得到国家肯定。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由我区科技人员主持和参与的3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研究项目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区真空热压铍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启动了自治区信息中心平台建设,整合信息资源,信息化推进开端良好。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区以县为单位提前一年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区98万中小学生全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其中54万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得到教科书和教辅资料,6.9万中小学生得到了寄宿生活费补助。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前一年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农村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施第二轮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扩大了农村中心小学和优质中学规模。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办学质量和层次稳步提高。
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标志,开始向基本实现城乡平等的医疗服务体系方向迈进。在11个县、市(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和大病救助机制。新建、改扩建2028个村卫生室、84个乡镇卫生院和一批县级医疗机构,建成了10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创新药品招标采购机制,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减轻了群众医药负担。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完善。人口工作得到加强。全面推行了“少生快富”工程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0.69‰。
文化事业繁荣进步。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文化产品。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开始启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和入户率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了第12届全区体育运动会,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事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闻出版、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测绘、统计审计、档案方志、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和事业健康发展。
(六)和谐社会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下岗再就业7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提高了城市低保、五保供养、优抚对象抚恤标准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标准,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解决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医疗保险问题。启动了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扩大农村低保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去年全区财政安排社会保障资金11.3亿元,比上年增长59.2%。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7元,增长13.4%。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津补贴标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格局正在形成,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山区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减少绝对贫困人口2.5万人,首批203个整村推进村实现了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中部干旱带人饮解困力度加大,解决了1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新开工经济适用房82万平方米。实施了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资源枯竭矿区居民迁居和农垦职工安居工程。基本完成了2003年前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清欠任务,建立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依法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违法案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各级政府自觉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接受其民主监督。办理全国和自治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668件,办复率100%。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发布政府规章9件。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开展,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稳步推进。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扎实开展“平安宁夏”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接待工作。廉政建设不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取得积极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在全区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凝聚军地力量,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扎实有效。大力普及科学知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各位代表,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结合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一是必须坚持把又好又快作为发展的鲜明主题。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当前我区社会最大的矛盾,仍然是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发展始终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加快发展,不仅要提高增长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不仅要抓住重点谋求跨越式发展,更要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在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上狠下工夫,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二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永恒动力。改革创新是加快发展的灵魂,是支撑奋起的筋骨。宁夏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就必须鼓励创新精神,尊重创新实践,倡导创新文化,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以创新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三是必须坚持把统筹协调作为发展的重大任务。城市与农村、川区与山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是我区的最大区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扶贫开发,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城乡互动、山川共进、协调发展。四是必须坚持把和谐惠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关注民生,追求公平,是共产党人的本色。要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抓难点、抓关键、抓基层,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财政新增财力要继续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各个方面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回汉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宁单位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宁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我区建设的海内外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水平、低效益的问题比较突出;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融资困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不牢;县域经济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比较薄弱,入园的高新技术企业还不多,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南部山区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中部干旱带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不少,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就业、社保、教育、医疗、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2007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推进和谐宁夏和创新型宁夏建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3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10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2925元,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4%;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解放思想,统筹兼顾,突出发展,狠抓落实,务必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务必在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上有较大的进步,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务必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务必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新举措,构建和谐社会取得积极进展,圆满完成本届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向全区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当务之急、重中之重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自治区把今年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年”,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承担着经济增长的重任,也是结构调整的重点,必须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不断提升我区工业化水平。一要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举全区之力加快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继续推进煤炭、电力等能源开发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加快发展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和铝、金属镁、碳基材料、多晶硅等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扩张装备制造业,力促精密机床、特种轴承、仪器仪表、精密铸件、煤机综采、风电设备等优势主导产品快速发展,做大做强羊绒、枸杞、葡萄、乳品、牛羊肉、生物发酵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二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采用最新技术、最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抓好2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开工建设,推进化工、冶金、机械、轻纺、建材、民族用品等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升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强化产业配套,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三要下决心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对电石、铁合金、焦炭、水泥、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资产重组,培育一批规模大、能耗低、污染小、效益好的骨干企业,使我区高耗能产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四要加强对工业的财力支持和综合协调。自治区财政支持工业化专项资金在去年预算基础上增加4000万元,总量达到2.2亿元,重点支持企业节能降耗、自主创新、新产品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开展用电大户向发电企业直购电试点,促进煤炭、电力、高耗能产业协调发展。积极争取铁路部门的支持,缓解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加强对“两个30户”骨干企业的监测,做好扭亏增盈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1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
加快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具有吸纳就业、扩大消费、降低消耗的优势。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发展各类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依托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商业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实施“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旅游业,开发建设特色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构建“一带两区六线”旅游格局。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的政策措施,重点发展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立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既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大战略,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认真组织实施自治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有针对性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治区大中型骨干企业都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支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壮大。组织实施15个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力争在能源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发酵与特色医药、特色优势农业、资源与环境、人口与健康等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善技术创新市场环境,加大创业风险投资,保护知识产权,重视专利工作。
切实加强节能环保工作。节能环保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也是必须完成的约束性指标。要从政策、法规、管理、技术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取得重要成效。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标准,严格重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环保审核。加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启动实施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10大节能工程。走技术节能的路子,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争取重点耗能行业单耗逐步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扩大循环经济试点,发挥示范作用。大力推进节水、节地、节电、节材,继续抓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和开采,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严格节能环保执法,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企业要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比重逐步下降是必然趋势,但其地位更加重要,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不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不减弱。
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化肥、农机具、良种、机修基本农田等5项直补政策。落实粮食指导价收购措施,保持粮食和农资价格稳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今年自治区财政预算安排各项农业投入5.1亿元,比上年增长26.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4个百分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争取粮食总产稳定在300万吨以上。立足抗灾夺丰收,发展减灾、避灾农业。严格保护耕地,集约利用土地,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继续抓好“581”工程,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开发灌溉面积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建成基本农田55万亩。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调整优化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突出抓好枸杞、奶业、牛羊肉、设施蔬菜、马铃薯、葡萄、硒砂瓜、淡水鱼、红枣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注意保护和扩大宁夏滩羊种质资源,扭转宁夏羊肉品质下降的趋势。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龙头企业振兴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深化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切实做好动植物良种选育、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和疫病防控工作,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组织地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搞好村庄规划和建设,加快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和山区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力争在自治区50大庆前完成危窑危房改造任务。抓好120个新农村示范村试点,推进乡村道路、供排水、村庄绿化、清洁能源、商贸流通等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黄河治理及病险水库改造等一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加快中部干旱带和固原地区人饮工程建设,抓紧固原东部、同心窑山和海原兴仁等7项重点工程,解决3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切实管好用好已建工程,发挥应有效益。
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继续从政策、资金、项目上支持固原地区、中部干旱带加快发展。启动实施第二批27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培育壮大区域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确保山区每户常年输出1名劳动力。加快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抓好中部干旱带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加快六盘山扶贫电厂前期工作。
(三)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必须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好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的带动作用。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区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子,促进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规划建设沿黄城市带。沿黄城市带承载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火车头”的重任。把沿黄城市带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抓紧制订《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以区域性中心城市银川为龙头,以引黄灌区地级市和县城为基础,统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密切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功能对接,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彰显沿黄城市带的整体优势。推进城市化要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强化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培育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银川市要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成为西北地区最靓丽的首府城市。在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切实加强小城镇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撑。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导,依托现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以产业集群理念推进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引导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重点抓好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嘴山工业园区等16个工业园区及太阳山能源新材料基地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引导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我区经济仍处在投资拉动型增长阶段,没有一定的投资规模,没有一批重大项目支撑,不仅影响当年增长,而且制约长远发展。要把握宏观调控带来的新变化,抓住国家支持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机遇,抓紧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国家支持。自治区今年安排重点项目20个,计划投资190亿元。加快太中银铁路建设。抓紧同心至沿川子、中宁至孟家湾、银川绕城西北段、盐池至中宁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基本完成河东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固原、中卫支线机场。加快扶贫扬黄灌溉和贺兰山、六盘山、太阳山“三山”供水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太阳山庆华集团煤焦一体化、西夏热电厂、大坝电厂三期、泸天化宁夏大化肥、新瑞长城机床公司和中冶美利纸业林纸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实施“西北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和银北盐碱地改造项目,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基本建成“四馆两中心”。抓紧大柳树水利枢纽、包兰铁路宁夏段复线改造、青铝集团自备电厂等25个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
今年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投资建设高峰期,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在项目建设尤其是煤化工项目上有重大进展。抓紧梅花井等重点煤矿建设,建成枣泉煤矿,确保灵武电厂1号、2号机组并网发电,基本建成宁东至兰州东750kv送变电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宁东至天津东±500kv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神华专用铁路乌海至宁东段,确保神华宁煤集团年产25万吨煤制甲醇和21万吨煤基二甲醚项目试生产,加快神华宁煤集团煤基烯烃和宝丰集团200万吨焦化等项目建设,抓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前期工作。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抓住自治区50大庆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协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充分发挥金融的服务功能,继续推动与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合作,采取财政贴息、信用担保、银团贷款、政府信用平台等方式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源,扩大信贷规模。积极引进外资银行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依托重大建设项目,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公司、产业基金参与我区投资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抓好国外贷款重大项目实施。
(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力争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开放在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取得新进展。继续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重点企业改革重组工作,促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改进出资人监督的力度和方式。全面推行监管企业负责人任期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健全投资风险控制机制和内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程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进和谐企业建设,保持企业和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化解乡村债务,创新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巩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果;推进土地征用、集体林权、水资源价格和国有农场税费改革;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银川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加快建设现代银行制度。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组建宁夏黄河农村合作银行,推进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抓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完善机制,强化监控,保障金融稳定和安全,创造和谐的金融环境。加快发展保险服务业,以农业保险、责任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重点,扩大覆盖面,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推进财政、投资、电力和市政公用事业等改革。扩大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和规模,落实工程类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建立健全有利于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体制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的结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形势,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发展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理念,搭建具有一定地缘经济影响的合作平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成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管理经验、稀缺资源和高素质人才,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抓住中央推动东中西良性互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参与西部特色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大企业的合作。以扩大能源资源和技术合作为重点,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抓好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促使项目尽快落地。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口岸建设,发挥口岸功能,积极发展铁海联运。争取银川河东机场上半年开通银川至香港航班。
(六)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围绕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开展教育强县(区)、强乡(镇)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国有企业移交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加快高中学校建设,抓好高中阶段教育。推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加快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培养大批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大力推进民族教育重点工程。稳定高校招生规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加强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促进总量增长、结构改善和素质提高。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在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重要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的管理人才。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快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开发。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
提供安全、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今年重点抓好4件事:一是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全区农业市、县(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制度;二是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保障措施,提高服务能力,方便群众看病;三是继续推进医药体制改革,完善药品采购“三统一”长效机制,控制药价虚高;四是加快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加强县级以上医疗单位监管,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改革。
文化是推进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艺精品、文化繁荣和文化惠民工程,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成15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和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扶持培育一批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示范点和艺术团(队)。办好第二届宁夏文化艺术节。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繁荣新闻出版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加强农村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办好全国首届沙漠体育运动会。
人口问题事关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依法行政、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益导向相结合,坚持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完善“少生快富”工程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形成整合效应。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三无”、“一无”乡镇创建活动。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优质服务,综合施治,确保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宁夏的重要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诚信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大力开展“建和谐宁夏、创富民大业”和“培育宁夏精神、建设美好宁夏”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把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和城市社区建设。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和任用回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宗教管理工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做好老龄工作。发挥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工作。
(七)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乡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好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劳动保护,重视调节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险合一”试点。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和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将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研究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险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加强社保、医保和救灾、扶贫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环保方面为人民群众办好12件实事。深入开展“平安宁夏”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区进程,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积极帮助城乡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搞好扶贫济困。切实加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开拓创新不够,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层级,完善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不公的问题。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要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立法工作,增加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
(二)加快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政府。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引导、推动和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交给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政府不再干预。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监督制约,努力建设责任政府。各级政府都要带头遵守法律,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快建立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效能政府。以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为重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要把公务员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以新的风貌、新的姿态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谱写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各位代表!
我区现代化建设正处在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责任重大而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回汉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