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尊龙体育官网

访谈时间:2023-03-21 10:00:00

宁夏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慧,宁夏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军,宁夏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纪晓玲,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学艺
3月21日,宁夏举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助力宁夏先行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请宁夏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慧,宁夏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军,宁夏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纪晓玲,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学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府新闻办主任杨柳主持。
文字直播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政府新闻办主任杨柳: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部署,宁夏出台了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方案,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宁夏先行区建设。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宁夏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慧女士,宁夏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军先生,宁夏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纪晓玲女士,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学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罗慧局长介绍情况。

宁夏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慧: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上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区气象工作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根据本次新闻发布会的安排,现在由我从两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助力宁夏先行区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宁夏气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发表重要讲话,赋予了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自治区党委细化分解任务,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承担着20多项重点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受住了来自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是各类自然灾害中种类最多,发生频次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占各类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有力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挑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部分,充分彰显了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气象工作取得的成效。我们宁夏气象部门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奋力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了有力气象保障。

一是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作用日益显著。围绕生命安全,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加强暴雨(雪)、大风、寒潮等重大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强化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与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组织协调和应急联动职能,与应急、住建、教育、通信、广电等部门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特别是2022年,首次建立气象预警信息短信发布“绿色通道”、基于气象红色预警信号的停课机制、电视游飞字幕和广播频率插播机制,有力应对了极端暴雨等多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实现人员“零伤亡”,充分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气象服务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围绕生产发展,科学分析利用宁夏“气候条件独特”的比较优势,即日照长、辐射强、光能资源足,以及风力稳、分布广、风能潜力大等气候特点,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能源产业发展,开展风电光伏发电精细化监测评估和发电服务,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保供保暖、电力调度等专项气象服务。聚焦交通运输安全和现代物流产业,推进3条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的交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信息共享、应急处置联动和沿线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并为全区1万余名快递小哥免费快送天气预警。聚焦旅游发展,开展宁夏康养旅游气象资源挖掘及服务技术研究,助力“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星星的故乡”等品牌打造,六盘山、泾源县成功创建“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天然氧吧”。围绕生活富裕,主动融入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大局,聚焦粮食安全和“六特”产业发展,强化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林草、葡萄酒管委会等部门的合作,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闽宁模式创建方案、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持续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气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宁夏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94.8分、全国排名第二,满意度分数和排名创历史最好成绩。围绕生态良好,聚焦“双碳”“双控”目标,在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合发改委、宁东管委会、中国电信等建设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宁夏分中心,委托中国气象局张小曳院士团队开展全区碳监测核查初评估。发挥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优势,开展植被生态、湖泊湿地动态监测和评估。建成“银川都市圈空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助力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常态化实施空地一体人工增雨雪作业,为生态修复增加有效降水。

二是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目标的业务现代化不断完善。围绕监测精密,已初步建成地空天立体监测网,地基监测布设自动气象观测站1100多个,观测涵盖气温、降水、风向风速、湿度等14项要素;空基监测布设高空气象观测站1个、新一代天气雷达3部、x波段雷达3部、风廓线雷达2部,实现对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和高空气象要素的动态监测;天基监测布设气象卫星地面站2个,接收应用风云气象系列卫星数据200多种。围绕预报精准,建立了从分钟、小时、日、旬、月、季到年的无缝隙、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业务,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稳步提升。2022年,我区综合气候预测全国排名第二,降水预测全国排名第一;晴雨预报准确率91.3%,全国排名第六。围绕服务精细,建成区市县一体化智慧气象系统和智慧气象app1.0版,3月18日已入驻华为应用市场,供大家免费下载使用。今年我们将研发推出2.0版本,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建成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连续多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多次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奖项,科技创新支撑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围绕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申报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人才计划,现有9人入选中国气象局气象“十百千”人才计划,26人入选自治区人才培养工程,1人获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全区气象部门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比96%以上,在全国气象部门名列前茅,其中硕士以上177人,占到近三分之一;高级职称以上161人,占到约四分之一,其中正高级职称34人,专技二级岗4人,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更足。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距离高水平自立自强还有差距,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围绕美丽新宁夏建设,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刚才杨柳副部长提到“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出自《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年4月,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召开了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贯彻落实工作,将气象工作作为全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同部署、一同谋划、一同推进。自治区政府于2022年12月正式印发了《宁夏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纲要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区所有地级市政府和11个县级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纲要》及《纲要实施方案》的政策性文件。《纲要实施方案》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气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气象强国,助力宁夏先行区建设的行动路径,对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宁夏先行区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纲要实施方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宁夏实际,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两件大事”“三区建设”“四新任务”“五大战略”和“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等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生态优先战略、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等气象部门承担的120多任务,明确到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从9个方面部署了32项重点任务,为我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纲要》及《纲要实施方案》全面发力之年,做好今年的气象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22年宁夏气候状况总体偏差。作为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的单位,宁夏气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中国气象局的工作部署,奋力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在服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建设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展现气象新担当、作出气象新成绩、贡献气象新力量。

一是深入开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二是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2月9日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建立中海气象科技合作机制”和“利用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和北京世界气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灾减灾”等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办好第六届中阿博览会首届气象高质量发展合作论坛以及智慧气象展,开启气象国际合作新局面,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是牢记“国之大者”,瞄准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双中心”省区、国家葡萄酒综试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等重点领域,开展“气象 ”赋能行动。

四是聚焦“双碳”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建成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宁夏分中心,持续做好蓝天保卫战等气象服务,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水平。

五是夯实气象卫星、雷达、数值预报、信息化“四大支柱”业务,持续推进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六是加强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党建促业务、强化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深化重点领域气象改革和法治建设,提升气象治理效能。

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离不开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也离不开各家媒体的广泛宣传和加油鼓劲。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多年来对气象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家更多地宣传报道气象工作,传播气象防灾减灾避险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共同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杨柳:

谢谢罗慧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机构。

新消息报记者:

我们感觉现在极端天气越来越多,请问宁夏气象部门在应对极端天气,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宁夏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您的感觉是对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已成为常态,也给世界多地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社会经济问题。就在上个月,2月19日,巴西圣保罗州北部沿海地区多个城市的极端暴雨,造成65人死亡;2月24日,美国洛杉矶遭遇了创纪录的强降雨,出现了50~70英里每小时的强风,山区还遭遇了暴风雪,多地积雪达到1米厚。去年冬季以来,因干旱,意大利的河湖遭遇严重缺水,主要河流波河的水量比往年同期少了61%,阿尔卑斯山的降雪量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再往远一点看,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我们宁夏虽地处西北内陆,但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也很敏感,这些年,暴雨、冰雹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也确实越来越多,灾害影响程度也有加重的趋势,比如:2016年、2018年贺兰山区域出现了几次特大暴雨,累计降雨量和小时降雨强度均刷新历史记录,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比较大。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目标,将气象工作全面融入先行区建设,着力做好粮食安全、乡村振兴、能源保供、交通物流等气象保障服务,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突出的做法是:

首先,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与人工影响天气指挥部作用,自治区政府2022年修订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完善了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通过多种渠道传播气象预警信息。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积极协调,与宁夏通信管理、广电等部门共同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绿色通道”、电视游飞字幕等。比如去年“6·21”银川暴雨,通过“绿色通道”,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内,面向银川市(280余万人)全网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当时应该也收到了我们的信息。今年2月8-10日全区出现降雪、大雾天气,大家可能印象比较深,除了“绿色通道”,当时还通过电视游飞字幕、广播频率插播等手段来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第二,就是持续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现在,咱们全区已建设了气象卫星地面站、天气雷达、自动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地、空、天立体监测网;建立了分钟级细网格降水临近预报、“风云地球”等气象监测预报系统;开展了基于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的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业务。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等基础能力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还有差距。

第三个方面,就是围绕提升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我们不断增强气象科普宣传的知识性、趣味性、交互性,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等关键节点,开展系列活动,让气象科普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学校、走进企业,让大家近距离学习、接受气象知识,提高利用气象进行趋利避害的能力。每年我们还会组织开展暴雨等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增强有关部门组织防范应对灾害性天气的水平。

希望记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谢谢!

宁夏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2022年我区气候特点如何?预计2023年的气候年景如何?

宁夏气象台台长、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专家纪晓玲纪晓玲: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2022年宁夏气候状况总体偏差。全区平均气温偏高,为1961年以来第二高值,平均降水量偏少,为1961年以来第14少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一是冬末春初气候差异大,2月异常“湿冷”,3月异常“暖干”;二是春夏出现“旱涝急转”事件;汛期(4-9月)降水量北多南少,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影响大;三是夏季高温天气日数多、强度强、频次高、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四是南部山区春夏秋连旱,持续时间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长;五是10月之后降温过程多,降温幅度大。

根据宁夏气候中心的预测意见,2023年宁夏气候年景整体偏差。预计春季,全区气温偏高,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以内;降水引黄灌区偏少20%以内,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偏多20%以内;沙尘日数8~10天,较常年同期略偏多,接近2022年;平均沙尘暴日数0.4天左右。限于气象科技水平和气候预测本身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将及时滚动更新下一阶段气候预测信息。

为做好预报预测工作,气象部门围绕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持之以恒发展智慧气象,建立了从天气实况分析到月、季、年的无缝隙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技术体系,每年年初会对全年气候状况进行分析,月初向公众发布月度气候预测,提前5-7天作出一周天气预报,3-5天预报出比较具体天气情况,提前1天、几个小时、几十分钟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并根据最新气象资料进行滚动更新,当监测或预计有灾害天气发生时,会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像去年全区气象部门共发了3700多条预警信号。说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它包括暴雨、寒潮、大风等13类气象灾害,由预警信号的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四部分组成,警戒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并用不同颜色表示,依次为蓝、黄、橙、红。比如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红色预警信号是指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可能或已经造成严重影响且降雨可能持续。无论哪种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是最高级别,表示致灾的可能性非常大了,收到后要立即采取行动,积极有效应对,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当然,天气预报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但气象工作者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以百分之百的努力,致力于持续提升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水平,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谢谢!

宁夏日报记者:

请问气象部门在气象为农服务,特别是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自治区“六特”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上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今后还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学艺: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安天下,气象保农业。农业生产与天气气候息息相关,气象为农服务历来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聚焦“三农”问题,每年对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近年来,我们在为农服务方面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围绕关键农事、高影响天气、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开展伴随式气象服务,助力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比如开展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期预报;基于农业气候资源适宜性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开展高影响天气下的小麦干热风、玉米高温热害以及水稻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预报;充分利用气候资源禀赋和天气条件,趋利避害,努力当好农业生产“守护神”。

二是提升“六特”产业气象服务水平。针对“六特”产业,制定了“一业一策”精细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强化酿酒葡萄、枸杞、草畜等“土特产”气象科技支撑能力。比如,我们在国内率先开展葡萄和枸杞产地和年份气候品质评价,贺兰山东麓获“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认证,中宁县枸杞获“国家气候标志”认证。利用卫星遥感开展了贺兰山东麓固碳量监测和生态治理效益评估。同时,充分发挥全国枸杞气象服务中心、自治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综合气象服务中心的作用,去年cctv-17播报气象为农信息7次,累计时长8分14秒,有效扩大了宁夏“土特产”品牌影响力。

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汇聚合力,助力乡村振兴。近两年,宁夏气象局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加强合作,签订多份战略合作协议,印发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闽宁模式创建行动方案(2022—2025年)。前不久,四部门又联合印发《宁夏气象为农服务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召开了“2023年气象为农服务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建设电视电话会”,对年度工作做了安排。同时,发挥各自优势,着力打造“566”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闽宁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及宁夏实施方案和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有关部署,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全力以赴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重点推进粮食产量预报精细化到县的工作,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工作,丰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同时,继续发挥气象科技优势,突出农事关键期、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广大农民朋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精细的气象服务,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质量和效益,为粮食安全和“六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谢谢!

中国气象报记者

气象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服务保障工作?后期还有什么计划?

罗慧: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天气气候是决定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最活跃、最直接的因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些年,我们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在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ag尊龙凯时集团的技术支持下,我们充分利用中国风云气象卫星资源和遥感技术,区市县联动开展了森林草原火险、干旱、黄河冬凌夏汛、沙尘、土壤荒漠化等灾害动态遥感监测评估工作;围绕“一河三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了生态质量监测评估,依托“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开展生态效益评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上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变绿了”“变好了”》等多份科学咨询报告,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和推动下,第六届中阿博览会首次将“气象高质量合作论坛”设置为独立板块,我们将积极参与论坛的举办,助力中国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和北京世界气象中心,支持阿方防灾减灾和绿色创新共同行动。同时,今年宁夏气象局将依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搭建“丝路•天眼”遥感应用平台,探索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气象服务工作。

二是联合中国气象局张小曳院士团队对宁夏2020年、2021年人为碳排放和自然碳汇进行了评估。目前已联合自治区发改委、宁东管委会、中国电信宁夏分公司等挂牌成立了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宁夏分中心,今年我们还将推动生态气象综合观测能力站点建设,进一步强化“双碳”目标气象服务保障。

三是我们与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葡萄酒园区管委会合作,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建设农田小气候站和碳通量监测站,开展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态效益评估;积极推动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黄金气候带”称号,助力气候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四是加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服务。宁夏风、光、热等气候资源丰富,近30年来全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00多个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100~6300多mj/m2。我们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的ag尊龙凯时集团的技术支持下,开展风能太阳能精细化动态监测预测和评估;同时,充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对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森林草原防灭火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人工影响天气“播雨计划”,为生态环境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3·23”世界气象日就要到了,能否介绍一下今年的主题和策划的活动?

刘建军: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再过两天就是世界气象日,我们已于上周周末提前组织了世界气象日开放活动,包括“童眼探气象”、气象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累计有6000多人次现场参加。

利用这个机会,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世界气象日的由来。76年前,也就是1947年10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通过了世界气象组织合约草案,1950年3月23日草案正式生效。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1960年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从1961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会员国在3月23日,围绕主题举行纪念活动,宣传气象工作,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气象、用好气象。去年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今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大家都知道,天气、气候、水各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今年的主题提醒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围绕今年的主题,“助力春耕春播”气象科技下乡、“讲好气象故事”等科普活动都正在进行中,希望记者朋友们予以关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及宁夏实施方案有关部署,坚持把气象科普放在与气象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常态化、全领域开展,推动气象科普全面融入气象高质量发展,服务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首先,我们将构建全社会气象科普责任体系,推动明确和细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科协、学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科技工作者及公民的气象科普责任,让各方有章可循、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其次,推动宁夏各级政府将气象科普工作,纳入综合科普体系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和气象文化基地建设, 利用各级融媒体矩阵拓展科普宣传渠道、提高气象科技知识普及率,增强公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能力。

第三,推进气象科普业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气象台站、气象科普馆和地方科技馆、展览馆等现有资源作用,建设和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展区及气象科普实体场馆。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持续提升气象科普作品原创能力。比如,宁夏正在打造升级版的“二十一景”,我们将持续深化“天语”系列文旅气象创意科普产品。

第四,壮大气象科普人才队伍。结合气象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气象科普工作队伍。推动建立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金参与等工作机制,从社会层面壮大气象科普工作力量。

长期以来,各类媒体在传播、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向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类媒体的沟通合作,共同做好气象科普工作。

这个问题就讲到这,谢谢各位!

杨柳:

现场答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记者朋友们对我区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往期回顾
网站地图